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 > 档案服务 > 编研陈展 > 正文
馆藏历任校长题词及寄语选编
发布日期:2018-06-25    撰稿:    摄影:张婷婷
字号:[]

(以姓氏拼音为序)


蔡元培(1868-1940):

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著名的教育家。清光绪二十七年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民国17年2月兼任交通部直辖第一交通大学校长。蔡元培在任交通大学校长期间,严格要求学生,强调学生需具有较全面的知识,提出了“三科(理科、工科、管理科)并重”的方针,随即建立了国文、英文、数学、物理、化学五个系。同年4月任中央研究院院长,6月因政务繁忙辞交通大学校长职。抗日战争时期在香港病逝。著有《蔡元培全集》等。





程孝刚(1892-1977)

江西宜黄人。解放后,任交通大学教授、系主任、校务委员、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机械工程协会常务理事等职。民国36年,程孝刚任交通大学校长。他在交大工作的时间累计有25年之久。






程孝刚为《交大机械》创刊号题字(1948-4-8)

程孝刚为交通大学民二二级纪念刊题序(1933)

程孝刚在交通大学日刊第三十八号发表文章(1929-4-17)

范绪箕(1914-)

江苏江宁人,教授。1979年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校长、校长顾问等职。在力学学科和航空学科方面享有盛誉。著有《加筋平板的应用问题(光弹性试验及计算)》、《简支矩形板在均布裁荷下的弯曲》、《三边固定一边自由矩形板在集中载荷下的弯曲》、《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问题》等论著。



范绪箕为毕业纪念册题词(1982-2-8)

黎照寰(1888-1968)

字曜生,广东南海人。民国18年6月,他以铁道部次长身份兼交通大学副校长,民国19年10月被正式任命为交通大学校长后,逐辞去铁道部次长职务,专心办学。黎照寰任责12年间,继承和发扬了交大的优良办学传统,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教育思想,加上黎照寰校长的兢兢业业和全校师生员工的奋发努力,精勤求学,使学校成为一所理、工、管理结合的大学。1968年9月16日逝世。著有《中山先生之革命政策》、《中国国民党政策》等书。



黎照寰在交大三日刊为交通大学研究所成立十周年纪念特刊题词(1936-12-28)

黎照寰题字

黎照寰在《南针》第9期题字(1937)

黎照寰在交大三日刊第四八七号题字(1937)

黎照寰在交大三日刊第五○三号题字(1937-4-8)

黎照寰在交大周刊第060期第02版上的题词(1949-04-08)

李培南(1905-1993)

江苏邳县人,党和军队优秀的党务工作和政治工作领导干部。1952年调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代理校长。李培南在校期间,对于筹备中共交通大学第一届代表大会,组建首届党委班子,团结知识分子,组织开展以思想改造为主的“三反”运动,参与学校大规模院系调整,学习苏联进行教学改革等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李培南在交大校刊合订本第四期发表文章

凌鸿勋(1894-1981)

字竹铭,广东番禺人。民国13年12月凌鸿勋被任命为交通部南洋大学校长。在他任校长期间(民国13-16年),举办了工业展览会、修订了规章制度、恢复了每年一次的国文大会、创办了工业研究所、确定了校徽、规模宏大的体育馆也竣工落成。于1981年8月15日病逝于台北。凌鸿勋著有《铁路大意》、《台湾工业概况》、《抗战8年交通大记事》、《桥梁学》、《工厂设计》等书,被誉为一代工程巨子。


凌鸿勋为铁路管理科毕业纪念册题书名

凌鸿勋为《交大工程》第一卷第一期创刊号题词(1947-4-8)

凌鸿勋为南洋周刊第七卷第九号题词(1926)

凌鸿勋在国立交通大学第三十五届毕业典礼特刊为重建交通大学校门的题词(1935)

凌鸿勋在南针第一期(正刊)发表的评论

读书不忘救国救国必须读书

陆梦熊(1881-1940)

字渭渔,江苏崇明(近上海市崇明县)人。民国11年5月,交通总长派当时任交通部参事的陆梦熊兼任交通大学校长。就职后,因“非法校长做了许多非法的事”(非法校长是指未经董事会推举,非法事是指撤董事会、变更学制、撤换主任、引用私人等),引起师生反对。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新上任的交通总长高恩洪不得不口头允诺重组董事会,并迫使陆梦熊辞职,前后仅1个月。


陆梦熊为胶济铁路交通大学同学会季刊题词(1931-5-8)

陆梦熊为北京交通大学戊辰级毕业纪念册题词(1928)

彭康(1901-1968)

原名彭坚,笔名彭嘉生,江西萍乡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1952年10月,毛泽东任命他为交通大学校长,1953年3月任校长兼党委书记,1959年10月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1968年“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在交大任职15年中,他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尊重教育规律,强调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在任何情况下,紧紧抓住提高教育质量,深得师生爱戴。


彭康在交大校刊第十一期的文章(1953-12-25)

盛宣怀(1844-1916)

字杏荪,号愚斋,江苏省武进人。清光绪二十一年秋在天津创办了北洋大学堂(亦称北洋公学)。次年秋向清政府上奏(请设学堂片)提出仿津学之制在上海成立南洋公学,任公学督办。同时,聘何嗣昆主持校务。在他任公学督办的8年多中对学校发展建树颇多。民国5年在上海病逝。有《愚斋存稿》、《盛宣怀未刊信稿》及《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等著作。

盛宣怀为南洋公学教材题词

孙科(1891-1973)

字哲生,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孙中山之子。民国17年11月兼任铁道部交通大学上海本部校长。孙科任交通大学校长后,改订交大组织系统,增设副校长,以总务部、训育部分掌事务、训育事宜;鉴于科学教育的重要,和副校长黎照寰决定将数学、物理、化学三个系扩充为科学学院,经过一年多的积极筹备,于民国19年9月正式成立了科学学院。


孙科在铁道学院毕业纪念册的题词(1934)

孙科为梅陇铁路交大同学会会刊题词

孙科为交通大学民十八级毕业纪念刊题词

孙科为交通大学年刊-交通大学年刊题词

唐文治(1865-1954)

字颖侯,号蔚芝,别号茹经,江苏太仓人。教育家,文学家。唐文治任交大校长14年。在交大期间,创设铁路、电机、航海、铁路管理、土木等专科,以培养工程技术方面的实业人才。并在辛亥革命胜利后改成工科大学,即由原邮传部高等实业学堂改为南洋大学堂。经唐文治认真办学,到民国元年,学校已蜚声国内,凡有志于工程技术的青年学生,莫不远道慕名而至。著有《茹经堂文集》、《茹经堂奏书》、《茹经先生自订年谱》等。


唐文治在交通大学民二三级毕业纪念册题词(1934-3-19)

唐文治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学生杂志题词

唐文治在上海交通大学第三十届毕业典礼颂辞(1936-7-16)

王伯群(1885-1944)

名文选,字伯群,贵州、大兴义人。民国17年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交通部部长兼招商局监督。同年7月1日,王伯群兼任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校长。10月,国民党政府中央增设铁道部,学校改隶铁道部,称铁道部交通大学。王伯群辞去校长职务。



王伯群为交通大学北平铁路管理学院庚午级毕业纪念册题词(1930)

王之卓(1909-2002)

河北丰润人。我国著名摄影测量专家和遥感学专家。1946年回母校任教授、工学院院长;1947年,任交通大学代理校长、校长等职。解放后,王之卓任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教授。著有《摄影测量原理》、《航空摄影测量学》(上、下册)等专著和教科书。王之卓出任交通大学校长期间,时值上海的解放前夕,能在极其困难中勉力维持办学局面,尽力保护校产和人才,为保存交通大学迎接解放与上海军管会的接管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交大周刊文章:今年的校庆(1949-4-8)

翁史烈(1932-)

浙江宁波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教授,热力涡轮机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1984年至1997年,任上海交通大学热力涡轮机专业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还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明奖评审委员会特邀审查员,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委,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欧共体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董事长等职。主要有:《燃气涡轮机性能分析》、《燃气轮机》、《数模混合仿真极其应用》、《船舶动力装置仿真技术》等4部专著。此外,还发表了学术论文40余篇,管理研究论文40余篇。曾被美国传记学会和英国剑桥传记中心分别列入《世界5000杰出人物》和《国际杰出领导人物》。在任校长期间,按党委统一布署对管理改革和学校的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

翁史烈为《益友》第043期第1版题词(1988-10-22)

翁校长为起重运输专业六一届同学毕业卅周年题词(1991-1-5)

翁史烈的题字(1984-10-10)

翁史烈为上海交通大学闵行二部工程开工典礼题词(1985-7-2)

翁史烈为校庆90周年题词

吴保丰(1899-1963)

字嘉谷,江苏昆山人。民国30年7月,任交大重庆分校主任。次年8月重庆九龙坡新校舍落成后,成立了国立交通大学本部,吴代理校长。民国33年起正式就任校长。民国35年交大复原回沪后,继续担任校长。在反蒋爱国运动中,多方设法掩护进步学生的安全,曾用自己的汽车将中共地下党员周寿昌营救脱险。民国36年7月被迫辞职。

吴保丰在《交大造船》创刊号发刊词(1947-08-10)

吴保丰在交大电机上的发刊辞(1947-04-08)

吴保丰在交大学报创刊号的发刊词(1945-09-03)

吴保丰在交大周刊第001期第01版的发刊词(1947-04-10)

吴有训(1897-1977)

字正之,江西高安人,是我国杰出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民国37年,他辞去了中央大学校长之职到上海交通大学任物理系教授。1949年,上海市军管会任命吴有训为国立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吴有训任职一年有余,对上海市军管会接管学校,制定《国立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组织章程》、《国立交通大学行政系统组织条例》《国立交通大学教员服务规则》,组织实施暨南大学理学院与交大合并,建立学校防空委员会,筹备学校教育工作者工会,组织召开学校第一届师生员工代表大会,树立史霄雯、穆汉祥两烈士纪念墓碑,参与院系的初步调整等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著《X射线与电子》等专著。

吴有训为烈士墓碑题写的碑文

谢邦治(1916-2008)

黑龙江五常县人。1959年9月,调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中共上海市委秘书长、市委常委。谢邦治出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是交通大学“上海分部”独立为上海交通大学的首任校长。在学校期间,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勤俭办学的原则,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加强民兵工作,扩大对外交流,组织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为国防工业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谢邦治为《上海交通大学通讯》题词(1986)

谢绳武(1943-)

浙江上虞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7月起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谢绳武贺船院60周年院庆题词

谢绳武校长为上海交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五十周年院庆的题词(2006-5-1)

谢绳武校长在200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05级新生开学典礼,迎接来自海内外和全国各地的8100多名交大新同学。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党政领导和全校师生员工,对以优异成绩考入我校的全体本科生和研究生新同学,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祝贺!借此机会,也向辛勤培育你们的家长和老师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同学们,今年我校共招收本科生新生4815名,其中医学院742名;招收研究生新生6312名,其中博士生958名,硕士生5354名(含专业学位研究生)。今年我们还招收了本科留学生205名,研究生留学生52名。我校近几年的生源情况一直很好。据统计,最近两年我校本科生入学平均分数一直保持在全国第四名,今年我校在北京、天津等16个省市的生源均位于全国高校最前列。今年研究生的录取率达到了6.5:1,新生中有73%是来自重点大学。目前在校本科生人数为17680名,研究生18340名,留学生近4000名,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例已超过1:1,基本完成了我校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目标。

同学们,上海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前身一部分是创建于1896年的南洋公学,另一部分是1952年由原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震旦大学医学院和同德医学院合并而成的上海第二医学院,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学校一直保持了迅猛的发展势头。“七五”、“八五”期间,我校被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5所高等学校之一;“九五”期间,国家实施“211工程”,我校是全国首批建设的7所211高校之一;1999年-2001年三年间,国家实施“985工程”,即世界一流大学创建工程,我校又被列入全国首批9所985高校之一。今年7月18日,经教育部和上海市正式批准,原上海交通大学与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的上海交通大学。原上海交通大学的理、工、管理学科是传统优势学科,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在医学教学上有着强大的实力和鲜明的特色,以医学师资力量强、临床教学条件优越而著称。合并后,学校拥有瑞金、仁济、新华、一院、六院、九院等10所附属医院,是全国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床位数最多的大学。两校的合并,真正做到了强强联合,学科互补,为建设世界一流医学学科和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学们,你们是新上海交通大学的第一批学生,也正逢上海交大的快速发展时期。最近几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教育部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在上水平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我校有1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0名工程院院士,7名“973”首席科学家,31名长江特聘教授,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已达到50%。学校现有22个全国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2003年教育部主持进行了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我校有9个学科进入前5名,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均名列全国第一位。我校科研经费一直保持全国高校第3名,专利申请数和EI论文数几年来一直保持在全国高校第2名,发明专利数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去年,我校教师在Nature和Science上共发表了三篇文章。近五年,我校共有18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近期学校还研制成功了许多代表性的科研成果:我国首台DNA计算机雏形;3500米水下取样机器人(ROV)海龙号;我国首台二甲醚城市客车;数字电视“高清系列芯片”,白血病基因产物靶向治疗,中国人糖尿病基因研究等等。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学术地位,为我校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性奋斗目标奠定了基础。

同学们,学生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一百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十多万名毕业生,2万余名研究生,其中包括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实业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医务工作者,著名校友有江泽民、陆定一、丁关根、汪道涵、钱学森、蔡锷、邹韬奋、陈敏章、强伯勤、闻玉梅、谢丽娟等。据统计,在我国两院院士中,有超过200位是交大校友;在国家“两弹一星”23位功臣中,交大校友有6位。此外,我们还涌现出一大批新时代的杰出校友,如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王振义、上海市首届科技功臣张文军等。遍布海内外的交大校友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用知识和智慧报效祖国、报效母校,为国家的繁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培养出符合新时期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学校大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一系列重要的成果。2001年我校被教育部批准为本科教学优秀学校;200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可自主设置本科专业的七所高校之一;2003年我校有两名教师被评为首届国家教学名师,8门课程被评为首届国家精品课程;2004年我校工科数学和工科物理二个教学基地均被评为“优秀”;2005年,我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学校还大力推进国际化的步伐,与世界一流大学广泛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办学。我们与法国合作办学的临床医学七年制法文班,是中法两国政府的重点合作项目之一。我们与美国密西根大学实现了学分和学位的相互认可,截至去年底已有36名同学获得UM的硕士学位。目前,我校与密西根大学的联合学院、和GIT的联合办学项目也在开展之中。近几年,我校同学在一系列国际大学生重大赛事当中又取得了优异成绩,显示了交大学生在世界竞技舞台上冲击金牌的实力。继2002年我校学生夺得第26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全球决赛总冠军后,今年又一次获得了第29届ACM的冠军。此外,我校学生分别在第四届、第七届全球商务挑战赛中获亚军。在第7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我校大学生运动员共夺得25块金牌,团体总分名列全国高校第一,第四次捧得校长杯。我校的学生管乐团也相继在2001年和2003年分别获得荷兰、瑞士音乐节管乐比赛金奖第一名。他们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充分显示了交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我们的学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截止到9月1日,2005年本科生就业率95.6%,研究生就业率98.9%。去年,我校还获得了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的光荣称号。

同学们,你们选择了交大,意味着你们的命运已经和交大的历史、交大的未来紧紧联系在一起。交大的校训是“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和“团结、勤奋、求实、进取”,交大的办学传统是“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和“博采众长、勇于创新、严谨求实、注重质量”,交大人的精神品格是“求真务实、敢为人先、与日俱进”。作为交大充满活力的一份子,你们将和全体交大人一起分享学校的荣誉,也要承担起继承和发扬交大的优良传统的任务。

同学们:你们都是来自各中学、各大学的佼佼者,但是成绩只代表过去,一切从零开始。希望你们在紧张的大学生活中,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刻苦学习,勇于创新,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的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与人交往和团结共事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敬业、勤奋、朴实、求是的精神,崇尚科学、崇尚真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使自己真正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同学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早日实现江泽民同志对母校的期望,把上海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衷心祝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身体健康、思想进步、学业有成,在不久的将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你们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校长谢绳武在2006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新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06级新生开学典礼,迎接来自海内外和全国各地的9000名交大新同学。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马德秀书记和学校党政领导,对以优异成绩考入我校的全体本科生和研究生新同学,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祝贺!同时,也向辛勤培育你们的家长和老师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同学们,上海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她的前身一部分是创建于1896年的南洋公学,另一部分是1952年由原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震旦大学医学院和同德医学院合并而成的上海第二医学院,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之一。交大从建立到发展,始终和中华民族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学校在创立之初,就坚持以服务国家工业化、造福人民、“求实学,务实业”、培养“一等人才”为目标。经交大人不懈努力,在19世纪30年代,交通大学就已成为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此后,学校经历了抗战时期的重庆办学,解放前夕的民主革命,建国初期的院系调整,50年代中期学校西迁和上海西安两地办学,历经种种艰难险阻,全体交大人同心协力,和衷共济,为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交通大学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全国高校中率先进行改革,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充分肯定。在“六五”、“七五”、“八五”期间,学校一直都被列入国家重点建设的几所大学之一。近年来,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学校发展非常迅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各类学术指标在全国高校的排名持续上升,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通过传统学科的调整,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特别是2005年7月原上海交通大学和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强强合并成立了新的上海交通大学,以及原上海农学院的并入,学校已基本形成了“以一流的理科为基础,以强大的工科、生命医学学科和管理学科为主干,经济学、法学、农学和人文学科入主流、有特色”的学科框架,初步完成了由理工科大学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变。学校现有22个全国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2003年教育部主持开展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我校有9个学科进入前5名,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均名列全国第一位。目前,我校有1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0名中国工程院院士,9名“973”首席科学家,44名长江特聘教授,36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去年,学校科研经费达12亿元,居全国高校第三名;EI论文1641篇,居全国高校第二名;SCI论文1342篇,居全国高校第四名;发明专利1003项,已连续3年保持全国第一。

今年恰逢交大建校110周年,一个多世纪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近二十万名毕业生,其中包括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实业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医务工作者。遍布海内外的交大校友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用知识和智慧报效祖国、回报母校,为国家的繁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同学们,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你们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为了培养新一代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学校确立了“精英教育”、“通识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办学理念,大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完成了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结构调整,学生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我们的学生频繁地出现在各类国际大赛舞台上,摘金夺银,大显身手。我校学生在2002年、2005年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两次获得全球总冠军。此外,我校学生分别在第四届、第七届全球商务挑战赛中获亚军。在第7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我校团体总分名列全国高校第一,第四次捧得校长杯。我校的学生管乐团也相继在2001年和2003年分别获得荷兰、瑞士音乐节管乐比赛金奖第一名。他们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充分显示了交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除此之外,我们还有着一大批先进典型,如自愿参军的江丽同学;自愿赴西部支教的钱英同学;不顾自身安危跳入思源湖搭救落水儿童的黄莺和刘兴华同学;勇救落水妇女的贺小虎同学;还有作为水手参加“哥德堡”号越洋航行三个月的朱慧芳同学,等等。他们都是交大的骄傲,为我们树立了当代大学生的榜样。同样为我们树起了榜样的还有交大许许多多默默耕耘在教书育人第一线的教师们。在前天举行的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表彰大会上,我校孙麒麟、乐经良两位老师获得了国家教学名师的称号。他们中,还有全国师德标兵俞勇、我校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张绍谦等老师。这些可敬可爱的老师和同学让我们对学校人才培养事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老师们、同学们:今年,学校共招收新生9154名,其中本科生新生4224名,研究生新生4730名(其中博士新生1201名、硕士新生3529名),留学生200名。据统计,近三年我校本科生入学平均分数一直保持在全国第四名。今年更是一个丰收年,我们在北京、辽宁、山东、湖北、浙江、福建、广东等18个省市的录取分数线都在全国前三名。今年,我们还迎来了吉林省理科高考状元薛鹏博同学,还有15位在奥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今年的研究生生源一样很好,硕士研究生的录取率为4.4:1,博士研究生录取比例为3.2:1。今天,在座近9000名来自各中学、各大学的优秀学子来到交大,开始新的征程,也为历史悠久而又生机勃勃的交大校园注入了新鲜的力量。作为你们的师长,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在你们即将开始新的大学生活之前,我想对新同学们提几点希望。

第一,要胸怀大志。江泽民学长在今年110周年校庆前夕回母校时为母校题词“思源致远”,并且对同学们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同学们要珍惜进入交大学习的机会,“决不能满足于将来能够为自己求得一个比较好的职务、职业或者工作,而是要有为国为民、立志成为国家栋梁的远大理想和志向”。作为交大的学生,一定要胸怀远大志向,“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将自身的学业和理想、成才和进步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第二、要勤奋务实。同学们,考入交大是你们勤奋努力的结果。从进入交大的第一天起,你们的命运已经和交大的历史、交大的未来紧紧联系在一起。交大人的精神品格是“努力拼搏、求真务实、敢为人先、与日俱进”。你们虽然是曾经的佼佼者,但是成绩只代表过去,在这里,你们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希望你们在紧张的大学生活中不但保持过去的勤奋精神,更要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不急于求成,戒骄戒躁,秉持交大人严谨求实的学风、脚踏实地的作风,刻苦学习,不断提高,努力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学业突出的栋梁之材。

第三、要勇于创新。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在交大的历史上,曾经创造了许多第一:中国最早的电机、内燃机,第一台中文打字机、国产第一艘核潜艇,国产第一枚火箭,国内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国际医学史上第一例断肢再植手术,等等。你们是交大未来的希望,也是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要成为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础,还要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大学教给你们的不单单是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你们要珍惜学校提供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地提高全面的素质和能力,包括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的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勇于创新,不怕失败,把自己培养成真正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同学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交大人的精神品格,抢抓机遇,开拓进取,为早日把上海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身体健康、思想进步、学业有成,在不久的将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你们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谢校长在200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

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04级新生开学典礼。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党政领导和全校师生员工,对以优异成绩考入我校的全体本科生和研究生新同学,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祝贺!

同学们,首先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四年一度的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昨天已结束所有比赛,今天将在上海闭幕。在这届大运会上,我校代表团以团体总分918.25分的成绩名列全国高校第一名。今年上海市的团体总分名列第二,仅次于广东,但是金牌总数为49枚,位居全国第一,其中25枚金牌为我校体育健儿夺得,占上海金牌总数的51%。游泳、乒乓、篮球等运动一直是我校的强项。本次大运会上,我们的游泳选手共获得了24枚金牌;在昨晚举行的女子篮球决赛中我校代表上海队获得了冠军。金牌的背后是运动员们平时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交大同学学习。希望同学们将来能够在各个领域为交大、为国家争光!

同学们,今年我校共招收本科生新生3543名,其中有党员50名,省级三好学生202名,省级优秀学生干部59名,省级优秀科技生72名,省级优秀运动员175名。据统计,最近几年我校本科生入学平均分数一直保持在全国前五名,今年我校在18个省市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比往年又有明显提高。2004年我校共招收研究生新生5908名,其中博士生960名,硕士生4948名(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研究生招生人数扩大的情况下,生源质量仍不断提高,硕士生录取的比例达到6:1,博士生录取比例达到4:1,居全国高校前列。目前我校共有全日制学生31500余名,其中在校本科生总数14500名;在校研究生15000名。从结构上看,目前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例已达到1:1,基本完成了我校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目标。此外还有在校留学生2000名,新加坡就读的MBA学生105名。今年我校共招收了本科留学生240名,研究生留学生54名,他们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朝鲜、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25个国家。

同学们:上海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自1896年建校至今,已经108年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以来,我们学校一直保持了迅猛的发展势头。"七五"、"八五"期间,我校被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5所高等学校之一;"九五"期间,国家实施"211工程",我校是全国首批建设的7所211高校之一;1999年-2001年三年间,国家实施"985工程",即世界一流大学创建工程,我校又被列入全国首批9所985高校之一。上海交通大学的建设目标是建成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进而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江泽民同志曾先后两次为母校题词。17年前即1987年在闵行校区迎来第一届新生时,他参加了开学典礼并亲自题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努力把上海交大办成第一流大学";1995年12月在母校百年华诞前夕,他又题词:"继往开来,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

最近几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教育部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社会服务和校园建设等方面均取得快速的发展。今年上半年,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和药学院的老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和Science上共发表了三篇文章。2002年我校有5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003年又有6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2003年教育部主持进行了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我校有7个学科参加评估,全部进入前5名,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均名列全国第一位。我校科研经费一直保持全国高校第3名,专利申请数和EI论文数几年来一直保持在全国高校第2名。这些成绩的取得,大大提升了我校的学术声誉和国际影响,为我校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性奋斗目标奠定了基础。

同学们:大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人才。上海交大一直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建校一百多年来,培养了十多万毕业生,其中包括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用知识和智慧报效祖国、报效母校,为国家的繁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我校在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的成果。2001年我校被教育部批准为本科教学优秀学校;200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可自主设置本科专业的七所高校之一;2003年我校有两名教师被评为首届国家教学名师,七门课程被评为首届国家精品课程;2004年我校工科数学和工科物理二个教学基地均被评为"优秀";我校与世界一流大学广泛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办学。2003年、2004年,我校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共有18名同学在美国密西根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标志着我校与世界一流大学实现了学分和学位的相互认可。2002年10月我校在在新加坡成立了我国在海外的第一个研究生院,成为新加坡政府要引入的世界十所一流大学中的第九所,标志着我国在海外的高层次办学进入新阶段。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截止到8月15日,2004年本科生就业率96%,研究生就业率99%。在前天刚结束的全国就业工作会议上,我校获得了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的光荣称号。近几年,我校同学在一系列国际大学生重大赛事当中又取得了优异成绩,显示了交大学生在世界竞技舞台上冲击金牌的实力。我校学生管乐团在2001和2003年两度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得金奖。今年4月,在美国国际数学模型通讯赛(MCM)中,我校4支大学生代表队获得了4个一等奖,成为全球获得一等奖最多的大学。2002年我校荣获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冠军。由于我校同学连续多年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此,2005年3月第29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全球总决赛将在上海举行,由我校承办。近年来,在同学当中,还涌现出以钱英、范娟娟等同学为代表的奉献西部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去年"非典"期间,我校外语学院刘兴华和电信学院黄莺同学不顾自身安危跳入思源湖搭救落水儿童。今年4月,农学院7名同学也以同样的勇气搭救了一名落水妇女。这些好人好事,为我们树立了校园型的英雄榜样。

同学们,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上海市也正努力建成国际化大都市。当前上海交大正和我们国家以及上海市一起,同处于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目前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985工程"二期的立项和启动工作,在未来三年中我校将申报和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和大学研究院。与此同时,学校正在抓紧制定2005至2010年期间的战略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现代大学制度、校园等6个建设规划。

同学们,考上大学和考取研究生,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江泽民同志1998年5月在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大会上回忆起他在上海交大学习的大学岁月时,曾满怀深情地说:"半个世纪过去了,我在那段生活中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做人的道理和确立的人生理想,至今仍然受用。大学时代,对人的一生会产生深远影响,希望风华正茂的同学们要千万珍惜。"交大的校训是"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交大的精神品格是"努力拼搏、敢为人先、与日俱进"。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正式成为"交大人"中的一员,你们将和全体交大人一起分享学校的荣誉,也将共同承担起建设学校的责任。在这里,我想对生活有困难的同学说一句:国家关心你们,上海关心你们。学校向你们承诺:上海交大决不让一位同学因为生活困难而辍学。同学们,在你们跨入交大校门,开始人生新的起点之际,我想代表学校向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

第一,希望同学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加强政治修养,提高思想境界,努力养成目光远大、胸怀宽广的气度,勇于承担起社会和国家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 第二,希望同学们努力养成崇尚科学、求真务实的作风。交大是一所以理工见长的学校,素有"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近年来我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但是崇尚科学、求真务实仍然应该成为交大学生的特点和本色。

第三,希望同学们务必继续保持勤奋刻苦的学习和研究精神,绝不能产生任何松懈思想;同时在竞争中胜不骄、败不馁,以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尽快融入交大这个大家庭,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全面的综合素质向家长和学校汇报,向党和人民汇报。

同学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早日实现江泽民同志对母校的期望,把上海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衷心祝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身体健康、思想进步、学业有成,在不久的将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你们应有的贡献。

谢校长在上海交通大学首届EMBA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是你们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同的喜庆日子,我们欢聚在这里,隆重举行2005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向圆满完成学业的首届EMBA学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培育和指导EMBA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还要向长期关心我校EMBA教育事业的有关单位,向默默支持EMBA学员完成学业的家属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两年前,作为社会各行各业的领导者和核心骨干,你们怀着追求更大成功的理想,肩负着再创企业辉煌的重任,从祖国各地汇聚到上海交通大学。你们是交大的第一届EMBA学员,也是国内高校的首批EMBA学员。我们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同时深谙国情的现代企业管理精英。为此,管理学院精心设计了课程体系,安排了一流的师资力量,通过周到的服务和高效的管理,帮助学员丰富管理知识,提高领导能力,努力为国家培养出一支能够承担起推动我国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重任的高级管理队伍。你们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又克服了各种困难,通过自身的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学业,十分不容易。在此再次代表学校对你们的顺利毕业表示祝贺!

上海交通大学至今已走过了109年的历史,我校的管理学科也经历了悠久的办学历史。早在1903年,原交通大学创始人盛宣怀就向清政府呈递奏折要求在南洋公学开办商科。1918年,上海交通大学就设置了管理学科,52年以后停办,1979年重建,并开始招收研究生,是首批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在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发展迅速,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在2003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我校的工商管理学科排名第二。上海交大是我国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首批开展EMBA教育的高校之一,也是每年可招收300名学员的十所高校之一,目前共有在校EMBA学生830名。2004年年初,由《商务周刊》、网易等媒体共同组织的评选中,我校EMBA项目被评为首届中国市场最具领导力EMBA商学院第三名。2004年12月,在澳门揭晓的"2004中国人力资源年度奖"中,我校安泰管理学院荣获"中国最佳EMBA教育机构奖"。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在昨天揭晓的第二届EMBA评选中,我校被评为中国市场最具领导力EMBA商学院第二名,并获得最具人气奖。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对管理学院全体师生尤其是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管理学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的结果,更离不开所有EMBA同学的一份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学校感谢你们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上海市也致力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并承办了2010年的世博会。这对于学校和你们这些即将跨出校门的管理者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团结一切力量,抓住当前的机遇,这其中更离不开即将跨出校门的你们,共同奋斗,争取早日把上海交通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学校的发展,将是你们的成功的基础。同时,也希望你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提高,使自己成为了一名卓越的管理者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家,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我满怀信心地等待着中国的杰克·韦尔奇从你们之中产生。你们的成功,将是学校的骄傲。

同学们,在你们离开校园、回到社会之际,我想对你们提两点希望:

第一、希望你们志存高远、自强不息。作为商界领袖和高级管理人员,你们的肩上责任重大。你们不但要为社会创造价值,要使企业发展壮大,还要努力为中国的企业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为振兴国家的经济做出贡献。

第二、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牢记你们是交大人,牢记"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希望大家继续和母校保持密切联系,母校永远是你们坚强的后盾和坚实的依靠,母校将全力支持你们的事业!

让我们预祝各位EMBA同学前程似锦,鹏城万里!祝在座的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同学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在2002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谢绳 武

2002年3月20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在这里隆重举行2002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圆满完成学业的研究生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培育和指导研究生的导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们还要向长期关心研究生教育事业的用人单位和有关部门,向全力支持研究生完成艰苦学业的家长、家属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学们通过艰苦努力完成了学业,今天的毕业典礼是你们一生中难忘的一天,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们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一定会给你们带来辉煌的前程。预祝大家在新的岗位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我校2002届毕业研究生共有1426名,其中博士研究生507名,硕士研究生919名;春季毕业的研究生980名,秋季毕业的研究生446名。有74位同学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有43位同学将出国深造,401位同学到“高新技术国有企业、高层次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三高单位就业。我校毕业研究生凭借实力,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显示出了强大的优势。用人单位普遍认为交大毕业的研究生素质好、能力强、基础厚、业务过硬,并且把我们的学生作为骨干培养。

同学们,你们中的大多数都是1999年入学的。从1999年到2001年,这三年正是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建设我校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即“985工程”第一期的三年。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最近几年我们学校的发展势头一直非常好。“九五”期间我校SCI论文排名从全国高校第25位升至第10位,EI论文排名从全国高校第15位升至第2位,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数排名从全国高校第13位升至第7位,科研经费连续5年排名全国高校第3位;这其中有许多是研究生的工作,近年来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SCI、EI论文逐年增加,2001年已占全校总数的55%以上。2001年8月,我校Bio-X生命科学研究中心贺林研究室在Nature Genetics上发表影响因子为40的高水平论文,该研究室关于“A—I型短指(趾)症”基因和“贺—赵缺陷症”(世界上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恒齿缺失症”新疾病)基因的重大发现,分别被评为“2001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之首,“2001年度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2001年度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和“上海市十大科技新闻”;此外,由于实施了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有关规定和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八项制度,近年来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继2000年两篇博士论文入选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后,2001年我校又有3篇博士论文被评选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十五”期间,国家将全面落实“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教育部将进一步落实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启动“211工程”、“985工程”二期建设;闵行区、紫江集团与我校合作共建紫竹科学园区和闵行大学园区,为我校提供了又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为实现江泽民总书记对学校提出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努力把上海交大办成第一流大学”和“继往开来,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期望,我校已经完成了“十五”建设计划的制定,并确立了分三步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

同学们,21世纪是充满希望的世纪,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这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在你们在即将跨出校门,踏上人生和事业新的起点之际,我想以一名教师的身份,向大家提几点希望:

第一,希望同学们继续发扬交大优良传统。交大建校106年来,校友遍布海内外,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为社会各界所器重。希望同学们牢记母校“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和交大人“努力拼搏,敢为人先,与日俱进”的精神品格,为国家多作贡献,为母校争光添彩。母校是你们坚强的后盾,希望大家与母校保持经常联系,交大是你们永远的家。

第二,希望同学们不断完善自身全面素质。同学们在学校里已经学到了不少为人处事的道理,踏上社会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和交大务实的作风,要学会以远大的目光和宽广的胸怀观察世界,投入社会,同时要培养爱岗敬业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努力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踏上工作岗位的同学要特别珍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在工作中施展自己的才华,勇于和善于克服各种困难,切忌急功近利。

第三,希望同学们牢固树立终生学习思想。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研究生作为社会中的高层次人才,应该更加清楚地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和知识创新的紧迫性,不断吸收新知识,培养新技能,永远使自己保持积极进取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活力。

最后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鹏程万里!

谢谢大家!

徐名材(1889-1951)

清光绪三十四年毕业于南洋公学。民国11年任交通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民国29年8月至民国30年7月任交大重庆分校主任。在担任交大重庆分校主任期间,提出学校“以研究高深学术,培植建设人才为宗旨”。他主持校务建设,起草各种章程,指定了《国立交通大学分校组织大纲》和教务、训导、总务等个方面的章程及办事细则,作为办学的依据。



徐名材文章《四十年来之回忆》

叶恭绰(1881-1968)

字玉甫,又名誉虎,自号遐庵,广东番禺人。清末举人,著名书画家。民国9年12月他任交通总长时,以“交通要改亟需专才”为由提出将部属的四所学校即: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北京铁道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以南洋为中坚”合并成一个学校,并定名为交通大学,同时组成董事会,并被选举担任校长。1968年病逝。著有《遐庵汇稿》、《交通救国论》、《清代词钞》、《五代十国文》等。



叶恭绰为交大唐山院民二十三年级毕业纪念册题词(1934)

叶恭绰在《南针》第6期题字(1934)

叶恭绰在交大附小二十周年纪念册题字

叶恭绰在铁道学院毕业纪念册的题字(1934)

张元济(1867-1959)

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清光绪二十五年应盛宣怀邀,进南洋公学主持译书院工作约3年,期间因公学总理何嗣焜病故于任上,遂应聘为公学代总理主持学校全面工作约半年。后因与公学洋监院福开森意见不合而辞去总理职专管译书院工作。1959年病逝。张元济先生著有《中华民族的人格》、《校史随笔》、《涵芬楼烬余书录》、《张元济书札》、《张元济日记》、《张元济诗文》和《涉园序跋集录》等。




张元济在交大周刊文章(1949-04-08)

朱物华(1902-1997)

江苏扬州人。1978年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1980年后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顾问。1955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朱物华是位从事教育、培养人才工作达70年的教育家,为国家培养了很多优秀的科学技术人才。他既是全国知名的电子学专家,又是水声工程学的权威。他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奉献品德,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尊敬和赞扬。



朱物华为上海交通大学闵行二部工程开工典礼题词(1985-7-2)

朱物华发表在交大校刊的讲话(1979-6-30)

执教65年庆祝会答词

【浏览次数】:

Copyright© 2018 上海交通大学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邮编:200240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