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接受王钟铭学长文献实物资料纪实
——档案馆接受王钟铭学长文献实物资料纪实
2014年的初春,笼罩在一片烟雨迷雾中,而校档案馆的接待室里因为两位校友家属出现了激动人心的一幕。八十高龄的金坛文史老人、中国口述历史研究会会员范学贵老先生和张彤霞女士,带来了一批张女士的丈夫、我校58届校友王钟铭生前工作、研究的珍贵资料。范老先生是王学长的连襟,退休后对王学长的生平做了不少研究。在范老先生的娓娓道来中,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地置身于王学长当年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中,无比感动中油然而生一份肃然起敬。
王钟铭学长1958年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动力系毕业后,留校从事原子能核舰艇研究,并在蒸气发动机、原子能、激光全息研究均取得突出成果,先后获得六机部、石油部部级奖、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颁发的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一个严谨负责的教师,他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先进科技工作者,上海市优秀科技先进工作者。此外,他四处奔波,创建了激光光纤信息传递实验室;他边工作、边研究,出版了一系列教材和科研专著,写下了五六十本笔记。由于长年累月废寝忘食地工作,吞噬了他的健康,引发了严重的胃病,多次倒在实验室里,最后,带着梦想和遗憾,于58岁英年早逝。
王钟铭学长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也渗透到他对工作档案的精心制作中。这次捐赠的王学长的事迹材料,除了范老先生撰文的介绍文章,大多数的实物文献都是王钟铭学长生前自己整理的专著、笔记、手稿、奖状和照片。他的笔记和手稿以专业的文字、丰富的图片和翔实的数据生动地记录了一个普通交大教师在我国国防科技领域的辛勤耕耘,而他亲手拍摄的黑白照片更是形象地展示了维系他生命的的实验场所、发明专利、设计项目和科研团队。对于自己的科研成果在人民大会堂获得国家领导人的颁奖和鼓励,他兴奋不已,亲手翻拍下奖状、证书和奖章,将照片整齐地黏贴在工作信笺上,还字迹工整地加注说明。

范学贵先生与张彤霞女士在介绍王钟铭学长文献资料

王钟铭学长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证书

王钟铭学长专利电动自行车手稿
作为1988年国防科工委颁发的“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的四位交大获得者之一,王学长身体力行地诠释了蒋筑英的高尚品格和王进喜的铁人精神,体现了广大交大人在科研的道路上知难而进,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精神风貌,赢得了广大师生和友人的尊敬,在交大爱国荣校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面对着王学长生前留下的一叠叠整齐的笔记本、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份份精美的奖状,我们在翻阅中激起一种对先辈学人的仰慕和崇敬心情。在深深敬佩之余,我们档案同仁更多地将在档案实践中融入王学长孜孜以求、勤勉尽责的治学态度,创新馆藏资源建设模式,树立“大收藏”意识, 拓展馆藏资源的深度与广度,丰富馆藏资源的种类与形式,加强特色馆藏与微观馆藏建设,为百年交大丰富的历史真实尽责尽力。
同时,我们也深深感谢张彤霞女士的无私捐赠和范学贵先生呕心沥血的研究成果,让我们有幸聆听到王钟铭学长的感人事迹,让学校档案馆有幸征集到王学长宝贵的工作研究资料以及前美洲校友会会长王教仁学长保存的珍贵照片。我们更殷切希望各位学长和广大校友们积极配合我校新文博大楼的文献征集工作,为未来文博档案大楼的丰富内涵添砖加瓦。
陈惟撰稿
陈晓俊摄
【浏览次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