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新年伊始,档案馆一行四人在副馆长袁继军带领下,跟随船建学院的钟淦坤老师来到杨槱院士家中开展征集工作,并送上了新年的祝福
2014年新年伊始,档案馆一行四人在副馆长袁继军带领下,跟随船建学院的钟淦堃老师来到杨槱院士家中开展征集工作,并送上了新年的祝福。

当天,杨槱院士捐赠了各类奖状、证书、照片及藏书,共计百余件。捐赠的几十份奖状、证书彰显了杨院士的崇高品德和精湛的学术造诣。作为在造船工程领域耕耘半个多世纪的专家,杨院士足迹遍布世界各国,与很多知名的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如《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作者李约瑟博士等均有过合作。杨院士不仅学术造诣深厚,而且热心公益事业、关心幼教事业,捐资设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奖学金。对大、中、小学等各级教育单位、行业协会、志愿者协会等邀请他参加科普活动,也是有求必应。作为一位专业学术权威,杨院士还具有很高的人文素养。家中的那一本本藏书,向我们展现了他丰富多彩的情趣爱好。这些藏书中不仅包括专业方面的著作、刊物,还有世界风景、音乐欣赏、传记回忆录等人文艺术方面的图册、书籍。而杨院士捐赠的相册中,不仅有“胜利二号”钻井平台这样反映重大科研成就的照片,还有不少他和家人的生活场景,将一位科学家在工作之外乐观、朴素而又温情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耄耋之年的杨院士虽然腿脚不便,但耳聪目明,思路清晰,精神矍铄,一边整理他的资料,一边饶有兴趣地给我们讲起这些资料背后的人和事。在杨院士的娓娓道来中,我们亲切地感受到一位孜孜以求、勤勉努力、和蔼睿智的老人对国家、对社会的无私奉献精神。我们也衷心地期待更多的交大学长将这种崇高的情怀、丰富的人生智慧通过档案这个鲜活的载体一代代传承下去,让后来的年青学子不断继承和发扬。
杨槱院士是我校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是我国造船领域第一位院士。他是我国著名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家、教育家与社会活动家,也是我国船舶与海洋科技历史研究的奠基者,推动了中国造船史的研究。
撰稿:陈惟
摄影:李文佳
【浏览次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