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中共十八大召开,11月7日下午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直属党支部组织党员和职工,前往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参观“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档案展”以及位于世博园中国馆的中华艺术宫
为迎接中共十八大召开,11月7日下午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直属党支部组织党员和职工,前往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参观“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档案展”以及位于世博园中国馆的中华艺术宫。
由中央档案馆与上海市档案局(馆)共同主办的主题展览“红星照耀中国”,分为“探寻红色中国”和“镜头里的中国革命”两大部分。主办者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13位来华的外国记者所拍摄的数百幅有关中共抗日根据地的老照片中,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以一桢桢平面黑白影像的形式,向观众展现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形象及其领导的“伟大的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展出的作品涉及到13位外国记者,其中既有大家熟悉的名著《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一书的作者埃德加·斯诺以及斯特朗、史沫特莱、爱泼斯坦等,也有第一次听说的杰克·贝尔登、冈瑟·斯坦因、汉斯·希伯等。无论对这些记者在华的经历是否了解,大家都被他们镜头所捕捉到的历史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如宋庆龄与斯诺会谈、周恩来在马上同斯诺握手并欢迎他抵达陕北、红军号手昂首吹响军号,以及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火朝天地自制枪械、地雷等精彩场面,让大家穿越时空,仿佛回到了那个朝气蓬勃、热血沸腾的峥嵘岁月,回到了曾为无数有志青年殷切向往、魂牵梦萦的革命圣地延安。
通过这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大家重温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圣地延安的风貌、风华和风采,同时对十八大充满期待,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与繁荣更加充满了信心。
结束在上海市档案馆的参观之后,大家又来到中华艺术宫参观。中华艺术宫位于世博园中国馆,占地6.4万平方米,拥有27个展厅。一步入大厅,大家立即感觉到自己置身于艺术的殿堂。其中的几个展厅,给人印象尤其深刻。如“海上生明月——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起源”厅,收藏了晚清开埠以后沪上画坛的代表人物——任伯年、吴昌硕、任薰、任熊、虚谷、赵之谦等的作品,他们画笔下的一幅幅山水、花鸟、人物,清晰地向人们呈现出“海上画派”的风貌。近代版画厅展现了自1931年鲁迅提倡新兴木刻艺术以后,“左翼”美术家创作的带有强烈批判精神及严峻的现实主义色彩的优秀作品。艺术宫收藏的民国时期“月份牌”画、香烟广告画,更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沪上的商业绘画艺术,丰富了中国近代美术。在一幅幅展品之前,大家或驻足凝神审视,或相互切磋讨论。
在近两个小时里,大家尽情享用了一顿艺术盛宴,仍意犹未尽。许多老师表示不虚此行,有的还打算以后带小孩来学习,接受人文和艺术的熏陶。此外,中华艺术宫的陈展设计也具有很高的参考借鉴价值。
本次参观活动作为档案馆直属党支部开展的系列活动之一,将重温中共发展历程的主题环节与轻松愉悦的文化休闲活动结合起来,是支部组织生活方式上的一次创新。

【浏览次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