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杰出校友资料征集是我校档案资源建设和校史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面,具有长远的历史文化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价值。在学校领导的要求和统一部署下,党史校史研究室(档案馆合署)利用暑假时间,组织安排校史、档案、文博相关人员蔡西玲、章玲苓、欧七斤、姜玉平、刘岸冰、杨志锋、朱恺等7位老师分三组赴北京、武汉及上海本地,访谈了17位杰出校友。其中,许多校友在我国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徐光宪(化学家、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季国标(化纤专家)、钱皋韵(铀同位素分离专家)、陈俊亮(通信专家)、黄旭华(核潜艇专家)、赵梓森(通信专家)、许学彦(船舶专家)、龙乐豪(火箭专家)等8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已经百岁高龄的华允璋(原上海铁路局总工程师)、“唐调”传人陈以鸿(诗人、翻译家)学长等。
2010年8月10日,武汉采访组访“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学长
本次访谈收获颇丰,取得重要成果。首先,征集到了近30件(份)珍贵实物资料,包括照片3张、唱片1套、证书或委任状7张、讲义1份、文集和回忆录17种。其中尤其珍贵的是陈以鸿学长捐赠的唐文治老校长“唐调”录音光碟全套、徐光宪学长亲笔签名钤印的《润物细无声——徐光宪教授八秩华诞志庆集》。此外,1940年代交大学生的听课笔记、裘维裕教授的英文讲义、1950年代初学校聘书等,均弥足珍贵。这些文献实物均已组卷归档,进一步丰富了校史博物馆馆藏,为今后的展览陈列和校史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素材。其次,获得了丰富的口述史料,形成了口述档案资料,约计10万字,弥补传统的文献资料的不足。再次,通过与老校友面对面的交谈,获取了大量第一手1920至1960年代交大的历史信息,填补了许多空白,大大丰富了我们对交大历史的认识和研究。最后,通过访谈活动,采访组成员和学生志愿者从老校友身上直接感受、体验到了老交大的精神传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提升大学文化建设的品味,将会助益于校史研究、校史传播,乃至对学校起到“资政育人”的作用。
2010年7月24日,北京采访组访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徐光宪学长
此次访谈活动得到了校友会、学指委(团委)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校友会积极搜集校友信息,联络采访对象,提供纪念品,为访谈的顺利进行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学指委将参与校友访谈列入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主题之一,专门组建若干学生实践团队,精心选派学生参加访谈,参与摄影摄像、文字整理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为校友访谈的成功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杰出校友在教学、科研与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文献实物等资料,凝聚着他们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及治学精神,是国家和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弘扬交大学风、传统和精神的重要载体,今后我们将继续联合校友会、学指委等校内各家单位,一如既往地做好杰出校友口述史料与文献实物采集工作。
(朱恺
姜玉平)
2010年7月24日,上海采访组访百岁校友华允璋(中)学长
【浏览次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