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 > 动态 > 正文
优质的服务唤醒沉睡的档案……——四季度服务简报
发布日期:2010-01-22    撰稿:    摄影:
字号:[]
——四季度服务简报

档案“贵在于活、重在于用”。为了让“沉睡的档案”走出高校冰冷的档案库房、发挥其内在的价值,上海交大档案馆从事档案利用服务的老师们不断地从细微深处、坚持不懈地诠释着这一真知灼见。

 

汇编成果的霎时显效

档案编研是高校档案服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各个高校档案馆都从事资料汇编、情况汇总、重要会议简介等基本编研工作。为了提高档案利用服务手段,我馆多年来对学生成绩档案按姓氏笔画和年份做了分姓索引,对科研档案和基建档案按项目名称做了汇编,对党群档案、行政档案、外事档案等也按年份做了目录和索引,从而能方便地查找所需档案资料。

 

临近年末,随着历时十年的闵行二期工程建设接近尾声,学校领导指示对二期建设进行一番梳理,统计二期建设的的工程项目概况。于是,基建处的同志想到了档案馆保存的完整的基建档案。

 

我校闵行二期工程建设的项目数量和规模都超过了一期,每项工程的案卷数量也较多。如果调阅库房案卷查阅的话,起码要一百多卷。而后全天在阅览室对这些案卷牵涉的每项工程进行逐一统计、记录,至少也要花上一个星期的时间。因此,我馆阅览室的老师向他们提供了我馆编制的《上海交通大学基建工程项目档案简介汇编》。这本汇编根据我校归档的基建工程项目的案卷内容,不仅对每项工程对应的案卷流水号做了指引,更对每项工程项目的基建面积、投资单位、建设周期等数据做了统计和概况。并且,该《汇编》随着我校归档基建项目的不断增多而不断补充完善。

 

基建处的同志面对这本详尽的基建工程概况,深深感叹“帮了大忙”,称这是“优化的方案”,“节省了80%的(查档和统计)时间”。他们将《汇编》中闵行校区近年来的建设工程项目一一复印下来,以便整理后向校领导汇报。而我们这本不起眼的《汇编》也瞬间凸显出它的“亮点”。

 

收费标准的“人本”优化

    现代社会,档案信息日益受到公众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利用。为了更好地服务师生、服务校友、服务社会,我校档案馆积极创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手段,免除部分查档项目的收费。

长期以来,我校档案馆在档案利用接待服务工作中认真遵守学校的财务制度,明确划分各类查档收费项目,严格执行各类收费标准,保证了档案收费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学生和校友对部分档案收费项目和标准表示的不同意见,也引起了我们的重视。

 

今年,恰逢我校在海内外推出为期三年的“璀璨交大”筹款运动。为了更好地配合学校这一重大活动,档案馆利用服务室的老师积极响应,从思想上培育踊跃的参与意识,由此也引发了对档案服务收费问题的再思考。通过畅所欲言和集思广益,他们认识到校友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期冀从本职岗位入手,为校友营造出良好的阅档氛围,从根本上改善对交大人、对校友的服务态度。最终,大家讨论决定免收校友及学生的一般性查档费用,包括校友查阅户籍档案、在校学生查阅论文评审材料以及学生为学术研究查阅相关开放档案资料等费用。经上报学校批准后业已实施。

 

免除的是一份费用,留下的是一份温馨。那些当年奔赴祖国各地参加建设的交大校友在回母校查找户籍档案迁移凭证时,也更多地感受到母校对他们的关心,从而打消了对多年来艰辛历程的怨气。

 

踏寻樱花的溯源故事

2010年是世博年,上海交大也将担负起对外文化交流的重任,向世界各地的朋友展示我国高校的风采。为了使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地深深印刻在国际友人的印象中,学校后勤集团积极收集、整理相关景物的溯源资料,以编制相关的精彩故事。

 

在交大闵行校区思源门的右侧,矗立着结构简洁、风格清新的菁菁堂,在这幢由日本昭和女子大学捐赠的中日文化交流中心的后面,还生长着一批来自东瀛的樱花小树林。为了踏寻这些樱花树苗当年落户交大的故事,后勤集团的老师特地到我们档案馆查阅有关当年樱花树苗的档案资料。通过数字档案系统的快速搜索,我馆档案利用服务室的老师很快帮助他们找到了所需的资料。原来,1984年,我校汉语班学员、日本新自由俱乐部青年协会国际局次长东诚太先生和日本国参议员、原农水产政务副大臣田代由纪男先生会同财团法人日本樱花会共同向我校赠送了三百株樱花树苗,为交大师生营造一个花香怡人的读书环境。经过辗转迁移,最终这些小树苗在我校闵行新校区扎下了根,开放出灿烂的樱花,成为中日友谊的见证。有了这些详尽的资料,美丽的交大校园又能演绎出一曲动人的樱花友谊之歌,而档案工作也凸显出它的利用价值。

再现大师的建筑风貌

    20世纪初期的上海,曾是冒险家的乐园,他们不仅将上海打造成繁华的十里洋场,更缔造了一个融汇近代建筑风貌的万国博览会。斯洛伐克人邬达克(L.E.HUDEC)就是其中一位在上海建筑舞台上留下身影的非常卓越的建筑师。从1918年到1938年,邬达克以中西文明交融的上海为舞台,设计了几十座现代主义风格的经典建筑,如:1934年落成、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中西女塾(现在的市三女中)等建筑物。这位大师还在交大留下了自己的作品,它就是至今依然矗立在交大徐汇校园的工程馆。

 

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为了完整再现这位建筑大师的风采,组成了摄制组,专门走访这位大师生前设计的几座大楼,也来到了我校档案馆,查询工程馆的相关资料。我校档案馆利用服务室的老师热情接待了摄制组,为他们提供了我馆珍藏的三十年代工程馆建造时的设计图纸以及工程馆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为此,摄制组在我馆阅览室摆开了闪光灯、照相器材等摄像工具,将我馆的这些资料拍下,以便回去制作节目。

 

为了感谢我馆老师的帮助,摄制组还抢拍了我馆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中的一些镜头,一贯默默无闻的档案服务也得以走上屏幕。

上图是我馆收藏的工程馆三十年代时期(左)和现在(右)的建筑外貌图片

上海电视台摄制人员在我馆对工程馆的照片和图纸进行翻拍

    在高校的各类管理中,档案工作是默默无闻的,档案服务也是极其平凡的,但档案所涉及的信息又与高校的广大师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让档案这门古老而传统的学科焕发出新时代的气息,更深入地走进公众的视野、贴近公众的心灵,将继续指引新世纪高校档案服务工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浏览次数】:

Copyright© 2018 上海交通大学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邮编:200240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